本页是<澄海建阳小学>介绍页面,非官方站点,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

澄海建阳小学

阅读:0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7-02 22:48
单位介绍
汕头市澄海建阳小学历史悠久,创于1906年乡办启新小学,设一、二年级两个班,学生30多人,校址为孟祖祠,由乡人陈友贤担任校长。后合并养和、仰止、南洋女校、南村等学校,规模不断壮大,历经百年,几经沧桑,几易其名,现为建阳学校。
  辛亥革命后,全国各地掀起办学堂热潮。我乡热心教育人士发起集资办学倡议,组建校董会,扩大办学规模,学校由初小改为完小,学生人数增至百余人。
  抗战时期,家乡沦陷,学校教学秩序遭破坏,濒于崩溃边缘。抗战胜利后,在开明人士倡议下,重组校董会,整肃校容,添置校具,学校趋于复兴时期,是时在校生数近300人。
  1951年,学校由人民政府直接管理,校名改称建阳小学。
  1958年秋,全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,入学儿童激增,我乡相应办起了建阳民办小学(校址岭祖祠);1964年冬,又办起了建阳耕读小学(校址潜祖祠),满足了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要求。1969年冬,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,公办、民办、耕读三所学校合并,统称建阳小学,公、民办教师统一领导,一起工作。这一时期学校按照上级“学制要缩短”的要求,小学改五年制并设初中班,在校学生800多人。
  1982年,人民政府将普及初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写进新宪法,我乡政府响应号召,决定拨款兴办教育,修建新校舍。我乡旅外侨亲、港澳同胞闻风而动,慷慨解囊兴学,新校舍于1984年5月1日竣工并举行隆重的剪彩仪式,盛况空前。新校舍的建成,大大改善了办学环境,周边乡村学生慕名前来就读日众,学生人数增至1300多人。为解决学生入学难问题,我乡旅外侨亲于1989年、1995年又增建了家海堂、爱群教学楼和爱群运动场,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。
  2004年,学校响应政府调整学校布局的号召,在上级教育部门、村委会、爱群公益慈善基金会及旅外侨亲的关怀支持下,又扩建了“爱群科学楼”,并配套了先进的教育设施,顺利解决了并入我校的陈厝洲、新寮两村学生的入学问题。
  建阳学校自诞生之日起,不论办学条件、环境有多艰难,师生们总是秉承优良传统,百折不挠,薪火相传,人才辈出,声誉远播。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,各级政府、海内外乡贤不遗余力,全心全意支持教育,为我校成为一所环境优美、教育设施先进、教学质量的区一级学校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。
  现学校有教学楼3幢,大礼堂1座,运动场1个,篮球场1个,有田径、体操、健身等配套设施;学校场室设置,有实验室、图书室、电子阅览室、美术室、音乐室、电脑室、语音室、劳技室、舞蹈室、书法室、电教室、教师计算机室等。环境是育人的载体,学校注重环境管理,致力建设校园文化,绿化美化学校环境。
  今天的建阳学校是澄海区一所教学质量的农村小学,连年来多次获得区“双优学校”、教育质量评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学校。2006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。
  我校现有学生1400多人,26个教学班,教师70人,具有本科学历3人,大专学历49人,其中高级教师37人,一级教师26人。
  现在,我校继续坚持“以人为本,育人为先,全面协调,全面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秉承“正、严、爱、实、恒、善、礼、新”的校训,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,正朝着打造农村品牌学校的目标迈进。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